北美观察丨关税伤了谁?福特的代价与反击

2025-08-06 18:00:59 | 来源:泰州日报

字号变大 | 字号变小

  图为“一次花房日记高清完整版   在建筑格局上,牛河梁遗址中被苏秉琦称为“海内孤本”的“坛庙冢”,也与传统城市规划有着诸般相似。首先,“坛庙冢”的布局明显有一条南北中轴线,而且庙在北、坛在南,这种“北庙南坛”的设置直到明清时期都一直保持不变。其次,“坛庙冢”的存在如同明清时期北京城天坛、太庙与明十三陵一般,无不显示着敬天法祖的意识与文化。最后,牛河梁的祭坛不同于东山嘴等其他遗址,坛基起三层,在形制上与明清北京天坛的圜丘坛极其相似。1992年郑孝燮、于倬云、朱希元三位古建筑专家在看到这座坛就曾感慨,此前所知古建筑起三台的最早实例是燕下都,现在看来要提早两千多年了。不久,于倬云在一篇论述北京故宫建筑制度的文章中,更是称牛河梁这座圆坛的作法,是中国古建筑三台的“鼻祖”。摄

  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试图通过重启“关税武器”重塑其“美国制造回归”的核心政绩。但讽刺的是,这场“贸易保卫战”却首先重创了象征本土工业的代表企业——福特汽车公司。

  近日,福特高层罕见地连续公开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表达强烈不满,称公司今年将因此遭受多达20亿至30亿美元的利润损失,更直言“在日本汽车享受优惠关税的同时,美国制造商却被关税惩罚,实属荒谬”。

  福特的伤心账本

  福特是美国为数不多仍将大部分产能保留在本土的汽车制造商,约80%的在美销售车型均由本土工厂组装。然而,尽管整车“美国制造”,福特的供应链却高度全球化,数千种零部件需从海外采购,这使得其在特朗普恢复和加征零部件关税后,首当其冲承受了成本激增的压力。

  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近期表示,“光是今年的关税,就让我们预期利润缩水超过20亿美元,更多项目被迫搁置”。公司首席财务官约翰·劳勒也进一步透露,第二季度因关税造成的成本支出高达8亿美元,全年影响预计将高达30亿美元以上。

  更令福特高层难以接受的是,与此同时,日本汽车制造商却从特朗普政府与日本签署的“双边贸易协议”中获益,对美出口车辆的关税仅为15%,远低于美系车辆零部件被征收的25%。吉姆·法利直言,这等于在全球市场上让“美国品牌失去了公平竞争力”。

  用关税逼回制造业?福特已多次受创

  特朗普自2018年起便强调“通过关税逼回制造业”,将福特、通用等传统车企视为政策加持的重点对象。然而,现实却远比政策设想复杂。福特自那时起便多次表达对关税的不满,仅2018年首轮钢铝关税实施后,公司就估算损失超过10亿美元。

  此番再度受创,福特已不再保守。吉姆·法利直接表示,公司正在与白宫进行“每日对话”,争取豁免或调整相关关税条款,但目前未见显著成效。

  全行业的“联合反击”

  福特并非孤例。在这场关税风暴中,整个美国汽车行业几乎“一致对外”。

  通用汽车(GM)公开表示,2025年预计关税将导致其利润下降40至50亿美元,已推迟全年财务指引。

  克莱斯勒母公司斯泰兰蒂斯则通过行业协会对关税政策提出抗议,并宣布暂停部分在墨西哥和加拿大的生产线。

  美国汽车行业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业协会之一美国汽车产业联盟更是致信白宫,警告零部件关税将令全行业的全年成本高达1080亿美元,可能造成数十万人就业受到影响。

  即便那些在美设厂多年的日欧品牌,如丰田、宝马、梅赛德斯,也表示部分车型面临涨价压力,不得不考虑在美增产或调整车型结构以规避关税风险。

  制度错位的“关税博弈”

  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关税手段保护和促进美国制造业,却无视全球化供应链的复杂现实,结果反而对美国本土制造业造成二次伤害。

  福特的经历正是一面镜子:在全球零部件深度交织的背景下,仅靠粗暴的关税手段提升本土制造力,不仅无法切实解决核心问题,反而会让真正“留在美国”的企业成为代价最大的受害者。

  随着2026年中期选举的临近,特朗普政府是否会重新审视该政策,民主党又是否会提出新对策以平衡产业损失,这些都正成为美国舆论关注的新焦点。对福特而言,漫长博弈或许才刚刚开始。

  (央视记者 武卫红) 【编辑:张令旗】

下载好看视频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